从6名大学生提问看中小学教育
作者:校办来源:招生之家时间:2024-12-29 06:13次
摘要:近日,笔者在武汉某重点高校聆听了一个名为《日本国民为什么素质高》的学术讲座。主讲人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白刚。任外交官工作18年的白刚深刻剖析了日本国民素
近日,笔者在武汉某重点高校聆听了一个名为《日本国民为什么素质高》的学术讲座。主讲人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白刚。任外交官工作18年的白刚深刻剖析了日本国民素质高的原因,即以政府为主轴、学校和社会为两轮的推进模式。白刚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幽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激发了台下大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的互动环节,先后有6位大学生提问,问题问的怎么样这里不谈,但这6位大学生在拿到话筒说话时,开口就说问题,没有一个作自我介绍,即主讲人白刚和其他观众都不知道是谁提问,只知道是男或女。中间白刚忍不住问了其中一个男生是哪个学校的,他在说自己来自哪个学校,但还是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
第一次与人见面交流,自我介绍尤其是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这是最起码的社交礼仪,或者说最基本的文明礼貌。但就这事最基本的礼貌,我们重点大学的青年大学生就没有,更何谈什么高素质?连大学生都这样的文明素养,更何谈其他人群?或许有人会反对笔者的观点,认为是以偏概全,小题大做。是的,在学术讲座上,你向专家提问,没有介绍自己姓甚名谁来自哪里,这是一件小事,很小的一个细节。但越是小事越是细节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更何况这是最起码的做人礼貌?
如果说一个大学生没有自我介绍,这事也说明不了什么,可以说是个案,不能下一个大学生文明礼貌都不懂的结论。但所有提问的6个大学生都没有自我介绍,这就不是个案而是普遍性的问题了。笔者还要说的是,这所重点大学不是一般的综合性或理工类大学,而是一所师范大学,以培养人民教师为特色的大学。不难想象,这样的师范大学生走到社会上,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他们将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自身素质就不高,连最起码的做人礼貌都没有,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国下一代吗?
当然,板子不能打在提问的几个大学生身上。笔者认为,这也不是大学的责任,而是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再往前推是幼儿园教师的责任,再往前推是家庭长辈的责任。文明礼仪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最基本素养,最低的要求。家庭、学校都要有相关的教育内容,即教给孩子该怎么去做。如果家庭、学校、课堂里有这样的内容,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是这样的,就不会连最起码的社交礼仪都不懂。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再到大学,几乎没有这样的课程或内容。家庭里也缺少这部分内容,大家关注的都是分数,重视的都是成绩。除此之外,大家都不管不问了。
谁还管孩子有没有礼貌?谁还管孩子有没有修养?更不会有人想着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多年后在大学的讲堂上该怎样向专家提问?是不是该首先介绍下自己,最起码姓名要告诉对方?没有人关注这些,即孩子的成长做人没有谁去关注,家长不关注,老师不关注,校长不关注,社会更不关注。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国民吗?这样的教育能树立泱泱大国的形象吗?请大家思考。
关键词:从,6名,大学生,提问,看中,小学教育,近日,笔者,
- 相关文章
- 从5月中旬模拟考试情况,谈高考应对方案12-28
- 从大学生流传学校名字,谈学校选择12-28
- 高考最后80天 从中等生跃为尖子生的技巧12-25
- 高考专业早知道:从就业指标看 哪些专业钱途无12-25
- 从“衡水模式”中思考表现张力12-25
- 高三家长三个月让儿子的成绩从三本跳到一本12-24
- 阅读理解,绝不能依赖参考答案12-24
- 从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章程引发的思考12-23
- 从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章程"引发的思考&12-23
- 从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章程"引发的思考&12-23
- 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自主招生政策解读12-23
- 2025年北京理工大学自主招生政策解读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