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良:高考议论文能不能抒情?
作者:校办来源:中学之家时间:2024-12-19 09:55次
摘要:翟良:高考议论文到底能不能抒情? 文/翟良 因为自身与写作有关,与从事的教育有关,写作和指导写作成了我多年的乐趣。 “文章之道,自古称难。”这是“初唐四杰”之
翟良:高考议论文到底能不能抒情?
文/翟良
因为自身与写作有关,与从事的教育有关,写作和指导写作成了我多年的乐趣。
“文章之道,自古称难。”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老人家的感慨。然,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写作可谓“难上加难”,那份原本散漫不羁,随心所欲,超然物外的心啊,只能在迷茫和猜测中八股地玩着“雕虫小技”,写那么遥远,敷衍挣扎却那么近。
应试外,我写作着,满世界萦回飘舞,一支笔暖暖地晒着太阳;应试内,我指导着,发现有两人在导演一场命运的“悲剧”。而那两个人的“混沌”合作被无奈“围观”,被迷茫“神话”,被绝望“抨击”。还要“任性”多久?似乎没有了应试的标准答案。
长亭外,老翟抒情了三段了,戛然而止吧,不然会被误认为缺乏“理性思维”。咱们还是来看看何谓高考作文:高考作文(College Admission Essay)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高考)语文卷最后一题或几题(包括小作文),一般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一般满分为60分。
看到这个关于高考作文的百度百科,先挑点“毛病”。文体自选显得很“大气”很“人性”,但诗歌受“排挤”不知为何?诗歌源于古人的劳动号子和民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我的老乡孔夫子都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诗歌被“下架”的原因是命题人觉得考生不会写,还是担心阅卷人读不懂?这个问题也没有应试司空见惯的标准答案,成了当今科举的“万人谜”。
不说诗歌的问题了,咱们书归正传还是唠下高考议论文到底能不能抒情的问题。那么何谓议论文?百度百科里很详细: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值得欣慰的是,百度百科中的文章对议论文的语言作了这样的阐述,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概括性和简洁性;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说到这里,很多老师、家长和考生会一股脑认为高考议论文这是允许抒情的,你出来讲话是害人的。首先声明本人慈悲为怀,慈善多年,从不“杀‘生’”,倒是任性的教育导致很多魁元们不是自杀就是杀人。其实各位都没真正理解以上关于议论文语言的阐述,很显然他说的生动和感情色彩,是希望考生通过生动流畅的语言增强议论文的感染力,同时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也能彰显考生的论点,会有更强的说服力。也就是说,这里的感情色彩只是写好议论文的一种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并没有很敞亮很豁达地告诉你,高考议论文完全可以纷纷扬扬地抒情,让考生半在人间,半入云端。
百度百科里的“声音”是否准确权威,还真不清楚,但高考议论文只说理不能抒情的观点却始终彼此起伏。首先命题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任凭那么多“千唤万呼”也“低调”地不出来;其次很多学者在国字头的大报撰文强调高考议论文告别抒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肖远骑老师在 《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6月08日03版)发文认为,以往中国的高考议论文明显地带有抒情性,而世界上一些教育大国,都比较重视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肖老师的观察正是我关注的,以往的高考议论文明显带有抒情性,不难理解这些年高考议论文衍生了新的文体——抒情议论文。网上一堆考生家长在索取高考抒情议论文该怎么写,抒情议论文的叫法在坊间不断发酵,然而网上费尽周折也没找到有关抒情议论文的百度百科,这种似乎很神秘的“文体”被学者批评为没有理性思维,缺少理性精神。
肖远骑老师认为,世界上一些教育大国,都比较重视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他举了法国和美国的高考作文题,文中说,“欧美这几年的作文题,往往是直接采用问句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抛出矛盾,启发学生理性思考,省去了学生审题的时间,又不带有命题者的主观色彩和情感倾向,很值得我们学习。”他认为,作文题和这个国家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作文题不单单是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因为写作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事,高考作文应该更加重视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理性思辨力。
这会家长和考生晕了,允许语言生动形象,带感情色彩,又整版撰文要求告别抒情,到底是抒情还是不抒情?世上无难事,似乎抒情成了“左右为难”的事情。这个话题要谈谈议论文和“抒情议论文”的演变。写一篇议论文,局部尽管有“抒情”(语言生动形象)的成分,但作文整体还是一篇议论文,就像写一篇人物通讯,尽管有各种文学的抒情的手法,但只要不违背新闻的原则,仍然是一篇人物通讯。刚才说的这些,我们的高考命题人几十年都不出来发声,导致考生不知道该不该抒情,抒情又该把握怎样的度?很多有写作天赋的考生(像2005年河北高考生杨凤海等)竭力挣脱命题人的“捆绑”与“束缚”,作文本心情趣,一任自然,弥漫开放,精鹜八极,堪称佳作。恰恰是这个时候,读到该篇作文的阅卷人被震撼了,他们被洋洋洒洒、风流倜傥的文字所感染:天越来越热,看这考生的文章,比回家喝瓶啤酒都好使!
几乎是在美好的一刹那,高考满分作文诞生了。
后来,坊间就有了抒情的议论文“受宠”的“民谣”,各种书名的满分作文书籍“风生水起”,成为一种文化产业。若仔细看这些“抒情议论文”,不难发现文体偏离了议论文,其纵贯古今,横亘中外,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写成了一篇篇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这类美文与哲理散文(也编个别名:议论散文)很接近,因为这些校园“作家”语言成熟深邃,且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思维、联想思维和情感思维,一连串的审美效果自然会征服第一读者——阅卷人。尽管“跑体”了,但依然是人间少有的好文,况且是考生们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的“杰作”,没人不折服这种天赋和才气。
说到这里,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从议论文稀里糊涂地演变成“抒情议论文”,却成为无意于佳而佳,无意于传而传的好文,这么多年为何命题人与阅卷人没有一个深入的沟通呢?如果允许这种“演变”,完全可以告诉更多有才情的孩子,不要受议论文的约束调动情感细胞写抒情议论文。因为没人说这事,一年年板着面孔出题,一年年“一把鼻子一把泪”地推出满分美文,依然有近千万的考生被作文困扰着、恐惧着,甚至有考生烧香拜佛近乎绝望地喊出:“作文题难啊!我们从哪里下笔?神啊,给我一点灵感吧!”
冰冷地出题,流着泪地阅卷,今天看来多么可怕。
议论文到底抒情还是不抒情,我也困惑了很久,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迷茫的孩子,不能永远地困惑啊,正如高考作文点评家乙平先生在2005年给我的信中说的那样:“不能沉默,还要谈一些东西的,高考只有一座独木桥,我们研究一下命题人建的这座桥,建桥的人也许永远不会给你对话,我们只能默默地帮助孩子安全过桥。”我认为,议论文可以有华美的语言,可以适当抒情,抒情只为议论服务,但议论文在本质意义上的思想表达不能对情感产生一种依赖,议论是主体,抒情为辅助。而所谓的“抒情议论文”大多有哲理散文的影子,情感参与,想象的融入,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美丽动人”,但已不再是议论文的文体。如果考生信马由缰地写“抒情议论文”,那要看阅卷老师是不是一个像我一样如此较真的人了,每年阅卷人并非一班人马,较不较真不好说。我想,高考是博弈不是赌博,写不偏离议论文的抒情,更踏实,更靠谱。
议论文到底能不能抒情?
这篇文章也许就是答案。
2025年2月13日写于回山东过年当天
附:翟良指导高三生作文前后PK
原文
中国梦
两百年,同一个梦——题记
文/卢岳(大连某高三学生)
翻开尘封的史册,18世纪末,一声炮响,打开了国门,为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它不仅仅是屈辱的一页,更是一个楔子——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开端。
两百年前,人们沉迷鸦片无法自拔,清政府的统治昏庸无道,林则徐放的一把大火没能使人们清醒。各国列强接踵而来,似贪婪的野兽,在这片丰沛的土地上肆意掠夺,人们的性命堪忧,哪里还有什么梦想,但是,这是一个顽强的民族,人们仍然有梦,这个梦就是民族复兴。于是孙中山先生站出来了,他第一个为中国梦点亮引航,的灯,他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之奋斗,但遗憾的是这盏灯没有亮到最后。就在这时,共产党员们又点亮了希望,他们高举希望之火,摸索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
两百年后,世纪末的两大盛事激励了十三亿中国人,先是脱离祖国怀抱长达150年的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两年后的1999年12月20日,中葡政府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也回归祖国,这一刻,没有谁比中华儿女更加激动和自豪,一度失去的港澳终于都回来了。这只能说明经过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变强大了,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国土完整。
如今回头远望,中华儿女留下的脚印清晰可见,,2006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戈壁沙漠的绿洲起飞,载着所有中国人的航天梦成功飞进外太空,打破了美苏独霸太空的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族复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期而至,开模式上刘欢的一曲我和你还萦绕耳畔,赛场上运动健儿顽强拼搏的身影还历历在目中国代表团拨的荣誉的时刻仿佛刻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要学习革命前辈的反抗精神和牺牲精神,坚决抵制邪恶势力,我要学习航天人的大胆创新、脚踏实地的精神,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勇敢前进,我还要学习运动员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自己选择的路,为民族复兴尽一份微博之力。梦不只是黑夜的宠儿,实际行动比空谈要艰难的多,但我会尽最大努力,让我的中国梦活在白天。
点评:文章对议论文的结构把握到位,逻辑性强,但缺乏生动形象的语言,议论文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才会彰显文采,才会具备神韵。
指导后的作文
指导教师/翟良
中国梦
文/卢岳 (大连某高三学生)
两百年,同一个梦——题记
他是一个肌无力患者,他不能穿衣洗脸,甚至拿不起一本书、一杯茶;他只上过一天学,二十多年天天在炕上坐着,眼中唯一的风景就是自家的院子;医生断言,他只能活到28岁。他是谁?他是写过一本书名为《假如我能行走三天》的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青泉村的张云成。张云成出书的梦想是想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奋斗过。有梦想会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坐在轮椅上坦然而幸福,它让一个永远摸不到笔的手继续写作,他说,他永远不会背离自己写作的方式,换一个方式飞行,总有一条路会在梦想的绝境处出现。
这是一个人的成功的梦想,梦想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的,更可以是一个民族的。祖国也一样,很多梦想比长城高、比黄河长,而这一梦想中华民族却做了整整五千年。中华民族传承着的一个长长的梦想,几经辗转,几经沉浮。时至今日,已汇聚成了一个梦——中国梦。
翻开尘封的史册,18世纪末,一声炮响,打开了国门,为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它不仅仅是屈辱的一页,更是一个楔子——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开端。
两百年前,人们沉迷鸦片无法自拔,清政府的统治昏庸无道,林则徐放的一把大火没能使人们清醒。各国列强接踵而来,似贪婪的野兽,在这片丰沛的土地上肆意掠夺,人们的性命堪忧,哪里还有什么梦想,但是,这是一个顽强的民族,人们仍然有梦,这个梦就是民族复兴。于是孙中山先生站出来了,他第一个为中国梦点亮引航的灯,他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之奋斗,但遗憾的是这盏灯没有亮到最后。就在这时,共产党员们又点亮了希望,他们高举希望之火,摸索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
两百年后,世纪末的两大盛事激励了十三亿中国人,先是脱离祖国怀抱长达150年的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两年后的1999年12月20日,中葡政府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也回归祖国,这一刻,没有谁比中华儿女更加激动和自豪,一度失去的港澳终于都回来了。这只能说明经过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变强大了,梦也变得强大起来,因为有着坚不可摧的梦想,捍卫国土完整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如今回头远望,中华儿女留下的脚印清晰可见,2006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戈壁沙漠的绿洲起飞,载着所有中国人的航天梦成功飞进外太空,打破了美苏独霸太空的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族复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期而至,开幕式上刘欢的一曲《我和你》还萦绕耳畔,赛场上运动健儿顽强拼搏的身影还历历在目,中国代表团获得荣誉的时刻还刻印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几代人的梦想在汹涌的欢呼声中变得清亮而真实,然而这却是在历经血雨腥风之后才能触碰到的梦想。那些受列强欺负凌辱的中国已经不复存在,祖国的强大,让我们的手臂离一片湛蓝是如此的近,今天的中国,正是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国人内心深处所期盼的梦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一句,一首记梦诗却表达了诗人渴望济苍生、安社稷、辅佐明君治理天下的梦想。梦想其实在古诗词以及经典著作中就已经有饱满、强烈的体现,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处处可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民生的关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而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中国梦的愿景呢?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更容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也更能把握住时代机遇,坦然应对各种挑战。
写到这里,梦想到底是什么?梦想是一段即将上路的旅途;梦想是绵长的像生命的年轮;梦想是在晨光里踮起的轻轻的脚尖;梦想是一扶就铮铮有声的琴声;梦想是博弈对死亡的召唤;梦想是一个民族蜿蜒起伏的脊梁……
没有梦想,一个民族会沉寂得像盐堆里的咸鱼。因为有梦,才有了四大发明;因为有梦,才有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振臂高呼;因为有梦,G20峰会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因为有梦,一个叫习大大的领导人点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大大曾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有梦的国度,连雨露、青草都能飞翔。我们正值雨露、青草的年龄,如果此刻没有没有设计、没有激情、没有行走、没有波澜、没有疼痛,甚至失去了新鲜的、追赶梦的灵魂,平庸的思维注定人生是一锅不咸不淡的粥,注定与梦想无缘,而我们这一代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又从何谈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要学习革命前辈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树立理想,规划人生,实现抱负;我要学习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考入心仪的大学;我还要学习运动员团结协作、坚毅不拔的精神,坚持自己选择的路,用敏感的时代洞见和闪光的智慧为民族复兴的梦想尽一份微博之力。
梦不只是黑夜的宠儿,实际行动比空谈要艰难的多,但我会为了远大的志向,努力从一个大豆、高粱铺天盖地的地方走出去,让中国梦、我的梦穿透一树枝桠,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燃烧在世界之巅!
作者简介
翟良,不是作家的作家,很幸运,成长路线与应试无缘。与孔老夫子是老乡,3年建筑“小工”,5年机关“长工”,3年教育部“另类农民工”。写东西喜“乱炖”,诗、散文、小说、剧本、新闻、论文“一锅煮”,就是传说中的“杂家”。出版文集三本,很窝囊;成长故事上央视,很蹊跷。现活在天安门旁,意外活得很好。
关键词:翟良,高考,议论文,能不能,抒情,翟良,高考,
- 相关文章
- 四川成都融创单招时间,成都融创高考培训学校12-19
- 四川成都融创单招试题,成都融创高考培训学院12-19
- 四川戴氏单招培训学校,成都戴氏高考培训基地12-19
- 四川戴氏单招培训,成都戴氏高考培训总校怎么12-19
- 高考数学满分三个突出特点:平时爱做题12-19
- 《2025年高考大纲》出炉?名师做评析12-19
- 四川戴氏教育单招多少钱,成都戴氏教育高考总12-19
- 教育部:各省高考改革方案需6月30日前报备12-19
- 2025高考复习策略:怎样选择并用好参考资料12-19
- 广东教育改革纲领出炉:减少高考科目 外语一年12-19
- 高考专业:工作前景最好的7大专业12-18
- 安徽高考改革方案将公布 课程设置或会有很大变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