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访问四川师范学院!
  • 分享到:
  • 今天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家长口述填志愿经历 总结13条经验

家长口述填志愿经历 总结13条经验

作者:刘老师来源:互联网时间:2024-12-15 18:00

摘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一步错,步步错。可见,选择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你的收获才会跟努力成正比。填报志愿,高校及专业的选择也是这个道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一步错,步步错。可见,选择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你的收获才会跟努力成正比。填报志愿,高校及专业的选择也是这个道理,有些学生压线进名牌;有些学生超北大线却进了中大、超南大线却进了深大。他们成功的概率已经看出来了,如果他们将来的选择还发生类似情况的话,结果可想而知。

  有句古语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见以前入什么行业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知识的丰富,科技的进步。现在早已经到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诱惑与自制共生的新时代。各种新知识、新事物、新观念、新行业,让人眼花瞭乱、目不暇接。离婚已经很常见,再婚的女人也能嫁个如意郎君。

  同样,入什么行也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要有改行的能力,只要“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就能“从容过生活”。打铁还需自身硬,你有足够的实力,有一定的基础,有学习新技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一样可以胜任很多行业。而技能单一的人将很难立足于社会,当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辞职、跳槽很常见。要想在社会上如鱼得水,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有改行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多面手。这样,才能选择当下,笑傲未来。

  我对重点线上的学生在志愿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重大学轻专业。现在大学本科教育重基础轻专业,本科教育的重点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目前大学的专业课程设计并不合理,近一半的大学生毕业即转行,且毕业的时间越长,主动或被动改行的人越多。因此,在大学主要把基础课目学好,就能满足毕业时择业的需要。

  在我熟悉的人当中没转行的凤毛麟角,就连医学、师范、外语、建筑类特殊专业也有转行的。孩子高校的选择,只有一次机会,虽然学习是为了长知识,但高三学生的目的就是考取能力所及的大学,那么就不要浪费孩子来之不易的分数。选大学选专业同教育孩子一样,要面向未来,着眼于长远,而不是眼前。这样才能为大学毕业时的择业以及以后人生的发展提供好的基础。当然以后如何选择,又是一次次考验。

  家长应引导孩子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有合理人生规划的人,未必能成功,没有合理人生规划的人,一定很难成功。有些智力很高,各方面条件很好的孩子却没有远大的理想,令人惋惜。生活中能取得成功的,是那些有明确目标,并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努力的人。很多人对未来缺乏规划,高考志愿随意填报,就业也是随遇而安,其实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几年的发展,选择的行业是造成同学之间收入差距很大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现在我就选择大学及专业问题总结以下十三点:

  第一、在高中分科前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未来想要或善长就业的方向做个总体的规划。就业方向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愿意行医,有人愿意教书,有人愿意经商,有人愿意从政,有人愿意在企业单位工作,有人愿意自主创业;有人愿意在城市谋职,有人愿意到乡村发展;有人善长文,有人善长理,有人善长工,有人善长艺。总之,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前途。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天赋、兴趣、智商、情商如何,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他的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第二、高考分数很高(中山大学线上)的学生,是精英。尽量选择排名高的大学,专业偏向于基础,或者选综合性大学的理工专业。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毕业后再确定发展方向。很少有人知道将来会从事什么具体的工作,并不是说你现在学什么专业,将来就会做什么工作,大学不是职业学院。

  你在大学要努力提高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因为你将来参加工作,很可能要从事根本没学过的工作,这就需要你在实践工作中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吸收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第一学历差不多能决定人生档次了,大学同学是人生最重要的人脉,不管什么专业都要尽可能挤进同考分匹配的大学,排名越高越好。

  除非是自己极不愿意学或极没有实用价值的专业,如考古、历史、小语种、心理学、逻辑学、哲学等,如果孩子喜欢一样不要犹豫。

  大学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熏陶,氛围熏陶你,同学熏陶你。你在好学校,会学到更多课本外的有用的知识。还有句话叫: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也是这个道理。

  名校毕业生成功的概率远高于非名校的,而且随着你踏入社会的时间越长,这些人脉对你的人生发展越重要,特别是到了三十岁以后(在同城工作的更重要,如果在高中学校所在的城市发展,高中同学也重要),甚至对你后代的成长也能起到很大作用。有利于你人生发展和生活最重要的两个人脉圈子,就是中学同学圈和大学同学圈。你的知己,你一生互相扶助的朋友,你平时放松娱乐的朋友,大多在这两个圈子里产生。

  如果你在这些同学中的能力属于上游,那么你可能会付出的较多,对其他同学帮助会较大,得到他们的帮助会较少;如果你在这些同学中的能力属于中游,那么你可能左右逢源,能得到同学的帮助也能帮助到同学,混的也如鱼得水;如果你在这些同学中的能力属于下游,那么你得到的帮助可能较多,但心态不平和的话,也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得不到同学的帮助

  第三、中山大学线下重点线上的学生,城市、学校与专业并重,比较理想的是选择一线城市专门院校的主体专业。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或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最好是自己感兴趣或毕业后找工作时有优势的专业。这一分数段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城市、学校或专业。这一档内非985的很多学校的学生跟2A学校的学生在就业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第四、重点线下,2A线上的大部分学生,重点考虑城市和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这些本科院校中除少数专门院校及原来隶属国家部委的学校外,其他大部分学校整体水平接近、社会名声以及排名等都较接近。很少有人知道将来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很多人知道自己喜欢在什么样的城市工作。这一分数段的学生要尽量以兴趣为主选择专业,至少大类专业要与自己兴趣相投、相近。

  同重点线上的学生相比,可能线下学生的智力稍逊(这不是绝对的),那么就以兴趣来弥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之源、是迈向成功的基础。每个人的兴趣是各不相同的,这正所谓人各有志,你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真正的兴趣所在。但是以兴趣为主选择专业时要注意切合实际,也就是选择的专业要切实可行,不能架在空中楼阁之上。

  第五、2A线下的学生,应以学一门将来能立足社会,自己喜爱的技术为主,淡化学校。现在很多二三流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没学到有用的知识,走上社会后又眼高手低,瞧不上这看不上那。还不如那些职业学校毕业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但在学校学到了一门技术,而且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能迅速的踏入职场,从底层做起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往上走。能取得与其智力对等或更高成绩的,是那些对待生活积极乐观,努力向上的人,而不是怨天尤人,眼高手低的人。

  第六、重点线以下的学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了解所填报学校的校风、学风。校风好,学风正的高校是首选,选择里面的国家重点学科。现在高校的扩招严重,近几年年高考全国录取比例达到75%了,成绩中下的高中生都能读大学。因此重点线下院校的学生素质比以前差了不只是一档,只有校风好学风正的老牌学校的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读那些浪费青春的大学,还不如职校甚至不如走上社会早几年打工呢。

  八十年代大学生比占同龄人的百分之一,他们的素质就是百里挑一的。现在来看这百里挑一的人就要至少是重本才能有其基本素质,比如智商,情商,整体优秀程度等等。八九十年代中专毕业以上学历占同龄人群的比例才多少,更别说大学生了。扩招前全国高考录取率在30%左右,考上的是优秀的高中生和中上等,而且越往前比例越低,八十年代在百分之十左右,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增长到30%。

  现在大学生占同等人群比例有多少,扩招后基本在60左右,一半甚至不到一般的学生都能考上,近几年高考全国录取比例75%,什么概念,中下等高中生都有大学上。更何况这还没统计中考的基数差,以前高中生都是比例很低的,现在高中生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基本是全民教育,深圳也过半了。

  而且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这几十年每年新增的同龄人口数量相差并不大。所以虽然说一流大学大学生依然是同龄人中的尖子(当然也多少注了些水),但是现在的一般大学生怎么可能和九十年代初甚至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比素质,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群,人家是精英。

  更别说很多三本高职的,二百分就能上的学校,750分满分,按百分制的话平均不到40分,怎么学的,说一般人都是夸奖。

  第七、选择新兴学科为专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新兴学科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基础的,而且多数情况下新兴学科专业的设置都滞后于社会需求,如最早搞计算机的人多数是学数学的人改行过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兴学科专业的最初几期毕业生就业途径较广,就业机会较多。由于是新设置的学科专业,在教材、师资、经验等方面肯定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果作出选择就可能要有些挑战。

  第八、优先考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大学。毕业后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不但有主场优势,而且同学间的人脉能发挥出更大作用。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大多喜欢到这些城市就业,因为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富有活力,充满挑战和机遇。如果毕业后远离自己读书的城市工作的话,就失去这些人脉优势了。现在有很多回到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又“逃回”北上广了,因为很多二线、三线城市貌似生活安逸,但是,这些地方生活节奏太慢且严重缺乏机会公平。而在一线城市,职场发展好坏全凭自己努力,没有那么多拼爹现象。

  选大学,要么选一线城市的大学,或者名牌大学,要么选广州深圳的大学。也可以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自己喜欢在哪个城市发展,老家在哪,以及长辈的关键人脉在哪等等。

  选广州深圳的大学,以后毕业无论是就业还是工作后的发展,都会有一定好处的,我们这个社会,人脉无处不在。关于职业选择,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和成长背景不一样,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但是凡事都没有一定,不同的选择,就会是不同的人生!

  第九、尽量不要报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不但录取分虚高,而且出来一抓一大把,根本没有竞争力,且现在的热门几年后就不一定热了。不如根据考分报排名更高的大学的普通专业,毕业后反而不愁就业。

  第十、理科高分的学生(中山大学线以上的学生),除非是调剂志愿,否则没有必要花四年的时间专门读经济、金融等文科类专业。这些专业可以辅修,可以自学,也可以读硕读博时再读,这些聪明的学生花四年时间专门读这些专业纯粹是浪费他们的智力,就那么几本书而已。很多大学里面的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课时很少,学的都很轻松。而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学的课时多,也不会太轻松。大学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四年,如果不充分利用这四年来轧轧实实的学些东西,太浪费了。

  当下人们一切向钱看,好像只要读上经济金融就能赚到很多钱,搞得经济金融类专业的录取分数严重虚高,象以前的法律一样。未来几年经济金融类毕业生可能会越来越多,就是一流高校毕业的,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如果长辈没有人脉,甚至有可能去做保险理赔。话说这么聪明的孩子,如果只为了钱而工作不但是个人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太可惜了!他们应该树立更远大的理想,本科时应注重理工知识的积累,将来更好更多的服务于社会,他们不能只为了自己较好的生活,而是能让更多人过上较好的生活。

  走上社会后,理工生可以学文科类专业或干文科类行业,但文科生很难能学理工类专业或干理工类行业。还有些学生拿了学科竞赛的全国一等奖,取得了保送清北资格,竟然去学经济金融类专业。经济金融类工作,钱多压力大,转行不易、后劲不足,是枯燥的多金职业。

  想转行,又适应不了低薪工作。浪费人才!他们不知道人生不是赚钱的代名词,赚钱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经历而已。也许过二三十年后,他们就能理解这话的含义了。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处在转型时期,人们对成功的评价标准严重差,认为只要有钱就是成功,笑贫不笑娼,可笑之极!

  第十一、用人单位招聘时首先看学校的档次,这是你的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的体现,高考相当于把人按智力进行了分类。好比以前人的户口一样,是农村还是城市,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三线城市,能享用到的社会资源和福利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些单位的工资标准也是按大学的档次来定的,所以,优先要考虑学校的档次。有的人很看重专业的排名,其实负责招聘工作的有多少人了解呢?除非你将来搞科学研究或到专业机构从事工作。且现在的很多排名并不靠谱,还把浙大排第一,武大排第五呢。因此,也要看评估机构是否权威。

  第十二、专业只作参考,不作为硬指标,很多专业外行根本就不了解,不少该专业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外行根本想不到,因为有的行业只要沾点边就行,有的行业不需要沾边也行。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可塑性很强,企业招人肯定从职业规划来看,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有的要进行专门的培训。以前学的专业,主要是基础知识在发挥作用。更重要的还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变通能力以及吃苦精神。

  现在的大学教育是通识教育,也就是说,相应粗放地划定一些大的领域,比如管理类、机械类、水利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电子类等等,在这些大的领域让学生做专业选择,学习基本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目前有的大学的专业,在基本门类下做了细分,把领域研究方向做为本科生专业方向,既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也不利于用人单位招人。

  第十三、进入职场后,主要拼情商。同档学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更喜欢招情商高、能活学活用、一点就通的人。情商高的人,头脑灵活,说话得体,办事得当,人见人爱。谁能快速地适应环境,熟悉规则,遵守规则,谁就可能获得更多机会。“靠智商得到录用,靠情商得到提拔”就是这个道理。中大也好,清北也好,其实只能代表你考试比别人好,只代表过去,你的能力和价值还是要通过工作实绩来体现。

  高情商的员工,领导、同事都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高智商高技能够混口饭吃没问题,但智商情商并重才能有大的发展,情商高的人在哪都吃香,小学生干大事业的社会上比比皆是。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多了解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学会理论结合实践,在不断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商,这样才能在走上社会后很快的适应职场。

  不能为了学而学,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很多学生在校园里是风云人物,走上社会后却很难立足,这也说明学校和社会是两个世界,成绩并不等于能力,在职场中情商的作用远高于智商。任何单位和领导都希望招到情商高,有责任感,能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聪明的人很多,有责任感能踏实做事的人也不少。但是既聪明灵活又有责任感并能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就少了,能取得成就的人大多是这样的人。

  转自新浪教育

  想看更多高考信息,关注高考君的微信号哦!

  关注方法:登录微信→通讯录添加朋友→搜索高考网或www_gaokao_com→点击关注即可

关键词:家长,口述,填,志愿,经历,总结,13条,经验,“,

相关文章
高三家长:如何与科任老师有效沟通?12-15
2025高考家长瞅这里:这四类家长千万不能做12-15
志愿填报:专业和就业的三个“不等于”12-15
高三家长:除了后勤 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12-15
高三家长帮孩子提高成绩的小窍门12-15
一位高三家长的第五个月总结12-15
高考家长:如何帮孩子克服考试畏惧心理?12-15
家长对高考志愿的八大认知误区12-15
高三家长的岗位职责是什么?12-15
高考志愿填报七大困惑解读12-14
2025年河北省单招考试志愿填报时间12-14
学姐分享高考怎样填志愿?12-14
推荐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