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访问四川师范学院!
  • 分享到:
  • 今天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录取分数 > 高考前家长帮倒忙的五大表现

高考前家长帮倒忙的五大表现

作者:小编来源:网友投稿时间:2024-10-06 08:05

摘要:期望值过高、关心过度、管束过严、唠叨不休、过分保护是很多家长在孩子高考前容易犯的毛病。专家指出,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此良苦用心实际上不仅起不到好作用,反而

期望值过高、关心过度、管束过严、唠叨不休、过分保护是很多家长在孩子高考前容易犯的毛病。专家指出,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此良苦用心实际上不仅起不到好作用,反而会坏了事。因此,家长要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针对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心理作一些心理疏导和生活上的必要关心。

  家长不要期望过高

  典型案例:尤先生是个“好爸爸”,对女儿的高考总怕妈妈工作不到位,于是临近高考,自己亲自出马,开始和女儿做工作了。女儿经常听到爸爸这样的话:你看你表哥,当年高考时天天写作业都到半夜,没一天12点以前睡觉的,现在考上北大了。你看你表姐,高考前把那些试卷做了几十遍,人家现在不也考上重点大学了?

  如此激励,结果如何?这一天,尤先生的女儿在心理咨询室里说出了心里话:我爸是个好爸爸,从来不批评我,却老拿我跟姑姑家的表哥表姐比,一会儿对我说表哥考进了什么学校,一会儿告诉我表姐考进了什么学校。我知道,他是想激励我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可我一听他们说起表哥表姐的事,就感觉压力特别大,请你告诉我的爸爸,别总这样拿“榜样”压我……

  心理解析:家长的期望过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就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很多孩子感到考试压力很大,对自己失去信心,父母的过高期望是个直接的影响因素。面临高考,家长的这种过高期望,就更赤裸裸地表现为盼孩子考重点和读名校了。有的家长常常流露出对名牌大学的羡慕,孩子成绩本来在一本二本之间,却不断地给孩子说:再努力一下,就有上名牌的希望;还有的家长硬让孩子冲清华,结果却连第二志愿高校也考不上。

  心理支招:当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待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有那么多的闪光点,我们就会给孩子更多的肯定评价,给孩子的心灵注入更多的自信。肯定评价哪里来?只有期望降下来,评价才能提上去,才能给孩子积极的肯定。孩子面对高考了,家长正确评价孩子的态度更为重要。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掌握的知识基本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家长把期望降下来,实事求是地甚至降格设定目标,心里就会多一分坦然。这样,有助于孩子坦然面对高考,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有助于孩子考场上更好地临场发挥。

  家长不要关注过度

  典型案例:刘女士在高考前一个月就向单位请了假,全天候为应考的儿子服务,确保在最后冲刺阶段复习好。刘女士说,这一个月里,每天晚上孩子学多晚,她就陪多晚,有时孩子说要先睡一会儿,让凌晨两点钟叫他起来看书,她就根本不敢睡,生怕睡过头误了事儿。有时看到他累得趴在了桌子上,想叫他起来又觉得孩子太辛苦。可又想,现在时间这么紧,他休息的这工夫,别人得看多少页呀,弄得她不知如何是好。说心里话,她现在比孩子还紧张。晚上睡不好,早晨老早就醒了,满脑子都是孩子高考的事儿。

  刘女士如此关注孩子的高考,自然就动不动就会去儿子房间转转。这却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孩子说:“妈妈肯定是想看我在不在复习功课,这是为我服务还是监督?其实为我服务用不着这样,妈妈何必提前一个月就在家看守我呢?”

  不仅如此,刘女士还充分调动了孩子爸爸的积极性,找各种复习资料,打听别的学校的消息。更厉害的是,爸爸平日里比较擅长股票的分析,于是把K线图的办法运用到了孩子的身上。几次模拟考试,每次考试都要在图上做标记,和自己孩子考试成绩相近的孩子成绩在上面都有显示,来对照分析孩子成绩在年级中的位置。

  心理解析:面临大考,孩子们的压力是怎么造成的?就是由于太拿考试结果当回事,考前复习可能过度疲劳,考场情绪可能过分紧张,从而超过了大脑能承受的限度。于是,到了答题时,大脑就出现了超限抑制,脑细胞就会自动停止工作不再听从使唤了,也就影响了考前复习和临场考试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高考的过度关注引发的种种焦虑心态,又必然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更焦虑,在复习中和考场上更容易出现超限抑制,更容易考砸了。

  心理支招:作为家长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如果真爱你的孩子,就别太拿孩子的考试结果当回事,对孩子的高考来点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所以,你该上班上班,该做什么做什么,便是最好。家长这样的心态,也会传染给孩子。孩子受到来自家长的平常心的感染,就会把考试看得淡些再淡些,复习起来就会心清气爽,面临高考就会处之泰然。

  家长不要管束过严

  典型案例:一个女孩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到了高三,回家就像进了监狱,没有一丝自由的时间,除学习之外的一切行为都被禁止,禁止上网,禁止看电视,禁止看课外书,禁止和异性来往。快高考了,对我管得更严了。每天只要我一进家门,还没来得及把书包放下,妈妈就发话了:先去把书桌上的模拟题做了,她刚搞到的,做完再吃饭。吃饭时,我想对父母讲讲学校发生的趣事,往往刚开头,就会被爸爸打住:管那些有什么用?学习好才是硬道理,考不上重点大学,以后找不到好工作,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就剩不到一年的时间了,得抓紧时间学习!现在,我感觉天空都是黑颜色的,心里虽然也想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是,根本无法静心,更不可能专心,我经常拿着书坐在书桌前发呆。”

  心理解析:这样管束过严,使孩子在家中的学习很难有一种平静的心态,家庭成了学校紧张生活的延续,孩子心理没有了缓冲的时间。结果呢,可能让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的空间,可能让孩子缺少自主复习的时间,可能束缚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立。

  心理支招:家长要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不管怎么说,孩子才是考试的主角,家长只能当配角。我们要相信,面对大考,作为主角的孩子对于该怎么学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何况还有学校老师详尽的指导。即使有的家长当年自己考过大学,那也是过去的事了,所谓经验也会变成老黄历。所以,最现实的做法是,家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对孩子的考前复习不要多管,不要多操心。至于复习资料之类的事情,更有老师安排,家长更不必瞎操心。

  家长不要唠叨过多

  典型案例:考前家长会怎样唠叨?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一个女孩,让我看到了她妈妈考前写给孩子的唠叨信,题目就是:《临考前妈妈的唠叨——写给女儿的第三封信》。你看,不仅考前唠叨,而且一而再再而三了。

  信的开头说:亲爱的孩子,当我敲击键盘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可能在家认真复习功课,你过几天就要上“战场”了,常言说得好:“临阵磨枪,不利也光。”妈妈还是想趁着你复习考试的时候给你唠叨唠叨,你不要嫌妈妈唠叨。

  接下来妈妈唠叨出哪些锦囊妙计?不过是三点老生常谈:一是认真读题,二是认真做题,三是认真检查。这样的唠叨,是不是让你感到好笑了?可那个女孩却笑不出来,女孩最后告诉我:妈妈就是这样,天天唠叨个没完,烦透了。我不是小孩子了。考前这段时间,我希望家长别唠叨太多,给我一些安静的空间。

  心理解析:考前家长们的唠叨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反映了家长的攀比心理。比如说:某某同学平时成绩跟你差不多,你可不能输给他,再比如说:某某去年考上重点了,你要是像他一样就好了。一个女孩说:我一打电话问同学问题,爸妈听见就说我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其实,他们不了解情况还要发言。弄得我心情很烦,压力也很大。我希望父母在我面前少说别人的孩子聪明,说自己的孩子太笨。一个男孩说:每次考试,爸妈都很紧张,总是问个不停,总是嘱咐个不停,我感觉他们心里比我还焦虑。正是这样,案例中那位妈妈关于三个“认真”的唠叨,也是把自己焦虑心态投射到了给孩子的身上。

  唠叨的结果,是必然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感到不被信任,造成孩子厌烦的心理,导致孩子对家长的反感,甚至还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对家长发脾气。

  心理支招:家长朋友要练就一个功夫:在孩子大考前几天,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说句极端的话——打死也不唠叨。即便是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有些必要的嘱咐,最好“说一不二”,不重复第二遍。

  家长如果变唠叨为倾听就更棋高一着了。考前和孩子相处时,家长不妨抽空带孩子散散步,和孩子聊聊天。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如果孩子向你诉说困难或压力,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你的信任,并不意味着马上要解决。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多贡献耳朵,当个好听众。如果你还想说话,有这唠叨的工夫,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彼此都放松一下心情。

  家长不要保护过分

  典型案例:心理咨询中,我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章女士的宝贝女儿即将参加高考。孩子还没怎样,该吃吃,该睡睡,作为教师的章女士自己先乱了阵脚,离高考还一个月呢,不知道怎样安排女儿的吃和睡了。为了给女儿改善营养,除了鱼肉、蛋奶、蔬菜、水果大批地往家里搬,还订购了好几种营养补品。这还不够,临考头几天居然给女儿在家里吊氨基酸,说这样能够“补充能量”。

  章女士也不知从哪打探来的说法,说考前要好好调节睡眠。章女士对我说起了她的调整方案:晚上几点一定要睡觉,早晨几点起床,中午几点午休。说这不仅是为了保障睡眠,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大脑在高考的时间里正好处于最佳状态。最后章女士问我:你看这样调整作息,对大脑是不是有好处?由于比较熟悉了,我微笑地认真表态:如果不怕把孩子脑子调乱了,尽管调。

  心理解析:孩子要大考了,吃啊睡啊,父母自然牵肠挂肚,但是,过度关爱和保护,会弄得家里的空气都紧张起来。这种过度紧张的家庭气氛,反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给孩子帮倒忙。

  先说睡吧。有些家长恐怕孩子考前睡不好误了事,于是老早张罗孩子上床睡觉。还有的家长盲目让孩子调整什么睡眠,刻意地规定睡眠时间。孩子呢,就这样硬性地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总想着怎样才能睡觉。结果呢?灵得很,肯定睡不着。至于像张女士那样调睡眠,就更会调乱考生的心,更难有什么大脑的最佳状态了。再说吃。如今营养补剂五花八门,迄今还没有哪一位营养学家说过这些东西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倒是有考生说:别人都喝我不喝,怎么考得过别人?家长买了很多补品,考不好更对不起爸爸妈妈。

  心理支招:家长该怎样照顾孩子考前的生活?关于睡,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这样做:困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翻书,只是别看小说。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结果呢?入睡反倒容易得多。如果考前真的睡不好呢?那也无所谓。孩子考前如果说没睡好,你该鼓励他挺起胸,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关键词:高考前,高,考前,家长,帮倒,忙的,五大,表现,

相关文章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10-06
四川省招考委 省教育厅确定我省2025年普通高考分10-06
四川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工作的通知10-06
读懂高校招生章程要“七看”10-06
2025年以前评的2级运动员今年高考还能不能加分?10-06
高职招生“买卖”生源渐成常态 行情2000元左右10-05
新高考被指拉不开差距 家长担心孩子吃亏10-05
四川省平武县职业高级中学2025年优势专业推荐10-05
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10-05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国家示范10-05
四川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类专业考试10-05
四川8所高校师生编撰《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10-05
推荐院校